在医学领域,该技术已经促进了白内障和眼屈光手术的发展。
谛听S10机器人最高速度超过每秒4米,可背负20公斤以上载荷,异常识别准确度达99%以上,连续作业时间超过4小时,能在55摄氏度至零下30摄氏度区间工作,可应用于海上变电站、钻井平台、建筑工地、智慧工厂、应急消防等场景。据了解,二部群智感知创新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的核心技术研发,将适应动态环境的自主导航定位、毫米级缺陷识别与异常检测、基于感知的落足点规划、真彩色三维环境建模等先进技术赋予低成本四足机器人。
凭借高智能、高可靠、高安全特点,其能够适应高低温、雨水盐雾等严苛使用环境,通过加装不同传感器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巡检需求,携带机械臂可以进行现场处置,携带货物篮可以进行物资运输。记者3月26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获悉,该部近日正式发布谛听S10工业级四足机器人,提出多类型机器人协同的智慧巡检解决方案,涵盖远程场景监控、实时环境监测、应急事件处置和智能巡检分析等功能记者3月26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获悉,该部近日正式发布谛听S10工业级四足机器人,提出多类型机器人协同的智慧巡检解决方案,涵盖远程场景监控、实时环境监测、应急事件处置和智能巡检分析等功能。据介绍,谛听的名字来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通晓万物、忠诚机敏的灵兽。据了解,二部群智感知创新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的核心技术研发,将适应动态环境的自主导航定位、毫米级缺陷识别与异常检测、基于感知的落足点规划、真彩色三维环境建模等先进技术赋予低成本四足机器人。
目前,研发团队正在持续提升谛听S10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四足机器人智能巡检效果图。一个疑问是球面实际上无法将遥远星光汇聚到单一焦点,得用抛物面才行,中国天眼为何要做成球面望远镜?另一个疑问是一口大锅固定在地面,岂不是只能盯着天顶上的一点,就算随着地球自转,是不是也只能扫描这一点?实际上,中国天眼可不像厨房里的炒菜锅那样是硬邦邦一整块,它的身段灵活得很,由4450片反射铝板拼接而成,通过背后的电机驱动。
数据基数上去了,就更有希望找到更奇异、更前沿、更能推动基础物理研究的天体,比如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这类系统是天体物理学的圣杯。冰舞运动员在旋转时把双臂收拢或举到头顶,就会滴溜溜地转得飞快,同理,当恒星坍缩到中子星的尺寸,转速就会成百万倍、上亿倍地飙升,如果它从星际或伴星那里吸取物质,转速还能进一步提高。幸运的是,从地球这个角度,大气层对波长为10厘米至10米量级的射电波段相当优待,透明度极高,所以在地面上特别适合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脉冲星。全球科学界发现的脉冲星有三四千颗,其中,中国天眼就发现了近千颗,大大丰富了脉冲星的样本库。
在科学家眼中,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走进来,脉冲星对探索外太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脉冲星受青睐的重要原因。恒星在爆发之后,通常会留下一颗非常致密的天体,这就是中子星其内部由于巨大的引力作用,原子结构被压垮,电子被挤进原子核,与质子结合为中子。
走向外太空绕不开的脉冲星人类想要走向外太空,寻找脉冲星是绕不开的一步。所以,通过精确测量天空各个方向脉冲星的周期起伏,还可以探测引力波。稳定的脉冲星可以用于精密的定时定位。影响脉冲星信号的还有磁场,磁场越强,电磁信号的改变幅度越大,通过测量信号的偏振,就能够推演信号沿途的磁场分布情况。
那么,我们能利用这些脉冲星做什么呢?事实上,科学发现未必立刻就能带来用处,当北宋的司天监记录天关客星的时候,也想不到它会在近千年后推动天体物理的研究。同时,在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下,这个300米工作区能在锅里自如漂移,就像眼珠转来转去一样,可观测的天区范围相当广阔。前面提到的天关客星就是一颗周期33毫秒(每秒自转30圈)的脉冲星,抛散出的渐冷烟花是著名的蟹状星云。其实这一直是天文界的传统,比如美国的TMT是30米望远镜,欧洲的VLT是甚大望远镜、ELT是特大望远镜,美国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加拿大宇航局联合研发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名字JamesWebbSpaceTelescope(JWST)略有一点情怀,可它最初其实叫作下一代空间望远镜(相对于哈勃而言)言归正传,每当大家听到射电望远镜这个词时,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一口天线大锅。
脉冲星还可以用来探测空间环境。而射电望远镜所工作的波长比这两个望远镜还要高五六个数量级,口径动辄几百米就毫不夸张了。
如果已知脉冲星离地球有多远,再精密测量各波长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就能反推信号沿途的星际介质分布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物质分布和演化过程。当然,即使没有上面这些用途,以脉冲星为代表的中子星,本身也是位于物理学研究前沿的奇异天体。
但恒星的核聚变燃料总有用完的一天,所以引力永远是最后的赢家。在同样的角动量下,转速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比如半径缩小一半,转速就会增至4倍。经中国天眼之父、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及其团队的计算,只需和球面偏离47厘米,就可以把口径300米的球面改成抛物面,把射电信号聚焦在一点。另外,中子星还从恒星那里继承了残余质量的旋转角动量。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陆续将多枚航天器发往太阳系外。脉冲星的自转角动量极大,在太空中几乎不受任何干扰,所以脉冲周期非常稳定,有些脉冲星在长期表现上堪与原子钟媲美。
说句题外话,有不少人觉得FAST这个缩写听起来很酷,全称却显得过于直白。它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依照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洼地而建,2011年开工,2016年落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口径均有反射面的射电望远镜。
夜晚可见的时间更久,足足持续了22个月。其实,脉冲星并不是真的在闪,所谓闪烁,只是一颗疯狂旋转的死亡恒星造成的假象。
中子星具有强磁场,能驱动其周围的带电粒子,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束,并从它的两个磁极喷涌而出,如果这些随中子星自转的辐射束正好扫过地球,科学家就能观测到周期性的射电脉冲。我国古人曾观测到一颗明亮的超新星: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金牛座的天关星宿附近出现了一颗超新星,明亮到连续23个白天都可以看到它。
由于脉冲星具有超强磁场,它还是研究磁层粒子加速、高能辐射和射电辐射的天然实验室。中国近千年前的这个天文记录,对人类认识恒星演化历程和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团队的初始设计能量密度可以达到9瓦时/升,这是一个关键的设计特征。图片来源:安德里亚斯塔尔/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此次实验室规模的新铁基电池,在连续1000次充电循环中表现出显著的循环稳定性,同时保持其最大容量的98.7%。
该物质能将带电铁与中性pH值的磷酸盐基液体电解质或能量载体相结合。相比之下,商业化的钒基系统的能量密度是其两倍多,为25瓦时/升。
相比之下,先前类似铁基电池在更少的充电周期内,充电容量会下降两个数量级。至关重要的是,该物质在工业上可大量获得,因为它通常被水处理厂用于抑制腐蚀。
这一设计为造出安全、经济的水基液流电池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该电池由储备丰富的材料制成,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纳入国家电网提供了可能。液流电池由两个腔室组成,每个腔室都充满不同的液体。
液流电池可作为电网的备用发电机,是可再生能源储能脱碳战略的关键支柱之一。它们的优点是能以任何规模建造,从实验室工作台规模到城市街区的大小均可。电解液供应罐越大,液流电池可以存储的能量就越多。当连接到外部电路时,它们会释放能量,从而为电气设备供电。
与其他传统电池不同,液流电池具有两个外部供液罐,液体不断循环通过它们以供应电解质,作为电池系统的血液供应。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充电,并以化学键的形式储存能量。
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可在更小的面积内存储更多的能量,但用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材料构建的新系统,可轻松进行扩展以提供相同的能量输出。铁基液流电池将能量储存在一种独特的液体化学物质中,称为含氮三膦酸酯、次氮基三甲基膦酸(NTMPA)。
研究人员正在组装一个测试液流电池装置。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的《自然通讯》上。